搜索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视点

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发展环境

发布时间:2023-02-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这些重要精神明确告诉我们: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内在逻辑和基础前提,重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民营企业面对的发展环境,有时统称为营商环境,既有激励性的,也有约束性的;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际的;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战略层面的发展环境,如治党治国的大政方针、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形势等,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二是政策层面的发展环境,如科技创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支持和市场监管;三是市场层面的发展环境,如市场规模、市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等,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选择市场竞争和合作策略的可能;四是企业层面的发展环境,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策略、技术创新等情况,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的历史积淀和可能路径;五是社会层面的发展环境,如人们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态度、对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认可等,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的舆论氛围。

  从历史演进来看,党的大政方针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重要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信息,2012-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长到4457.5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促进共同富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思想不断解放、政策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是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一条道路。可以说,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才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重要发展环境。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正是基于这些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完善,发展环境不断改进优化,才有力有效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言,发展环境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发展方向逐渐明确、市场准入逐渐放宽、政府干预逐渐减少、营商环境逐渐改善、企业内在环境逐渐规范等等。正是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保障了民营经济发展规模逐渐壮大、核心竞争力逐渐增强、发展质量逐渐提高、经济社会贡献逐渐增大。因此,从历史上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及其重要作用的发挥,是离不开党中央一以贯之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的,也是离不开党中央一以贯之致力于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政策举措的。

  从现实状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要不断优化

  发展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的感受及经营活力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晴雨表”。了解占企业总量90%以上的民营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感受或许就是反映发展环境优劣的重要途径。据了解,全国工商联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自2017年就开始探索开展“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发展)环境”调研。从2019年至2022年连续4年全国工商联正式发布的调查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对我国营商环境改善的满意度(感受)持续增强。2022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得分为77.39分,较2019年的68.71分,大幅提升了8.68分。2020、2021、2022三个年度的总得分均实现不同幅度的逐年环比提升。要素、政务、市场、法治、创新“五大环境”的评价得分均实现明显上升,与2019年度相比,2022年度“五大环境”评分分别提升了14.99分、5.89分、20.11分、9.13分、13.28分。其中,市场环境评分提升最快,要素环境、创新环境次之,法治环境评分连续三年稳居“五大环境”之首,政务环境评分连续两年排名第二。这些源自民营企业的感受性调研结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成效。

  发展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持续优化的地方。全国工商联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省份及城市在“五大环境”的不同细化指标方面仍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加强之处,广大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满怀期待。在要素环境方面,企业期望进一步优化融资支持、科技人才服务等;在政务环境方面,企业期望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优化政务大厅办事流程等;在市场环境方面,企业期望产业支持政策更加精准、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在法治环境方面,企业期望维权统一服务平台更加健全、涉企案件办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创新环境方面,企业期望在高端人才引进、财政补贴、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总体来看,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还面临部分“双重扭曲”现象。一是市场扭曲。主要表现在:不完全竞争导致大企业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分担成本压力较大;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产权保护不足和技术外部溢出效应致使中小企业创新投入降低、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性不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风险,中小企业因资源有限表现较为脆弱。二是政策扭曲。主要表现在:反市场势力滥用政策仍然存在局限,如:应收账款政策的执行判定规则以弱势方举报为主,而不是基于政府的直接调查,导致信息传递的效率较低;普惠金融可能出现资金套利;补贴政策可能出现挪用;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有可能导致规模操纵等现象。

  发展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企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正是在企业和发展环境的互动中推动了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管理思想的进步。反过来,技术创新和思想进步又影响发展环境变化。当发展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思想又无法跟上环境变化时,企业势必会出现思想困惑、经营困难。这个时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调整经营逻辑,创新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帮助,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但是,现实中有的企业家时常抱怨政府官员“不作为”。这一现象实际上源于企业发展诉求、各种现成的政策法规和具体办事官员作为之间的“三角困局”。具体表现为:面对快速变化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健康发展势必要对已有的市场监管规范、政策提出这样那样的突破,但滞后于市场发展的各种政策法规,以及依法行政的政府官员的作为,有时在急于捕捉市场机遇的企业家看来似乎就成了妨碍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要打破这一“三角困局”,就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根据企业市场发展诉求高效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及时回应、规范、引导企业发展。

  从市场主体来看,应该积极培育主动适应环境的“有应企业”

  面对不断变化的复杂发展环境,民营企业主要存在三种应对之策:一是坚信过去成功经验,坚守过去发展路径,在“自我执念”之中循环;二是基于已有知识经验不知所措,在“自我迷糊”之中彷徨;三是努力学习,主动变革,有效应对,在“自我创新”之中探索。在发展环境仅发生量的变化时,以上一、二种应对之策,或许还能让企业“苟延残喘”,艰难度日。一旦发展环境发生质的变化,要求企业管理“范式”发生适应性变革时,唯有第三种应对之策,或许才能保证企业保持活力,迈向健康发展的轨道。由此看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复杂发展环境,成功企业的做法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应对。

  置身存量经济时代的民营企业应对发展环境的要求远不同于短缺经济时代。在短缺经济时代,国家发展经济的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宣导、无限市场空间、法制不健全等发展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激励示范性。只要企业经营者胆子大、手握资源、对市场敏锐等,就能尽显“英雄”本色,让人赚到钱,把企业做大。如此“各显神通”般追求自由、解放思想的发展环境确实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但是,在存量经济时代,国内外竞争加剧、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要求高、法制监管加强等发展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约束引导性。在这种发展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在经营业绩层面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唯有爱国敬业、守法诚信、创新创业、回报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企业,才能保障持续健康发展,行稳致远。而那些固守在短缺经济时代发展环境中摸索形成的经营逻辑的企业,不愿、不敢或不能主动应对存量经济时代发展环境,蹚出一条转型升级提质的发展道路,势必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出局。这或许就是现实中出现企业“分化”的主要原因。

  民营企业成功应对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是个不断“减熵”的过程。不管是在短缺经济时代,还是存量经济时代,任何优秀的民营企业都有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一面。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熵是指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在这里,薛定谔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熵增定律。即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在非生命领域,比如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方向演化,手机会越来越卡,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热寂。在生命与个人领域,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在生命与群体领域,比如大公司的组织架构会变得臃肿,员工会变得官僚化,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一般而言,熵增有两个条件:一是封闭系统;二是无外力做功。就是说,任何一个系统,不管是宇宙,还是地球、企业、个人,只要满足封闭系统,而且无外力维持,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只有打破这两个条件,才有可能实现熵减,保持生机活力。看来,富有活力的组织(企业)需要减熵,就必须持续做三件事。第一,努力保证能量的供给;第二,努力开放系统;第三,努力变得更加智能。知名企业家任正非说,企业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势能,这样就发展了,于是诞生了厚积薄发的华为理念;人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这样企业如何发展?于是诞生了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华为理念。任正非正是通过洞察人性,激发出华为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得以保持持续发展的企业活力。看来,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中,必须建立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使企业主动、有效适应环境,培育“有应企业”,从而确保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从改革方向来看,重在系统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建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确实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支撑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敢闯”,需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这就需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敢闯”“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发展保障。当下,要准确把握党中央要求,精准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基于民营经济发展现实及目标诉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全社会协同努力、全要素改革创新、全方位关注、全过程推进,系统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在思想方面,不迷茫、不彷徨,有指引;在发展方面,不受阻、不躺平,有空间;在面对困难时,不抱怨、不退缩,有帮扶;在作出积极贡献时,不被歧视、不观望,有激励。

  一要在战略层面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导战略”。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国家战略作为外在于企业的发展环境,既能为企业明确发展方向,也能为企业提供发展机遇,对企业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引导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时代大势,已成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发展环境,必然会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趋势性的引导作用,民营企业内在经营逻辑也必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当下,广大民营企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族复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明确方向、加快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守法诚信有民”的理念,设计企业发展战略,开展企业经营。要适应新阶段发展环境要求,调整经营逻辑,实践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范化解,确保企业行稳致远。要在和员工携手构建“事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

  二要在市场层面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构建“有效市场”。发展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体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其后的中央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及,这实际上为构建“有效市场”、避免市场失灵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否发挥到位?深刻影响着民营企业的“闯”劲,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生机活力。鼓励民企“敢闯”,就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给民营企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推动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切实落地,强化“闯”的信心和底气;引导企业家勇抓时代机遇,弘扬企业家精神,在不确定性中坚定发展信念,在依法合规中实现创新突破;深化市场机制培育,通过大中小企业融合来解决不完全竞争问题,通过金融科技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金融和人才市场发展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三要在政府层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有为政府”。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影响通常以政策和政策执行得以体现。政策及其执行作为一种外在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引导性和约束性。因此,民营企业对政策及其执行极为敏感。说实在的,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是在不断优化的。当下,在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要注重现有政策落实落细。在政策制定时应重视信息的调研工作,在政策执行时应关注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问题,实现各责任主体的激励相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调整改进。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服务型政府的打造,实现有效的“放管服”,让民营企业最大可能地增强获得感、便捷感、安全感。

  四要在社会层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有容社会”。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浓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健康包容、富有生机活力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任何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行为,都会误导、曲解中央反复强调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没有变”“两个毫不动摇”等大政方针,动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影响发展预期,妨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置身社会环境之中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的包容、认可。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民营企业“敢闯”的精气神,民营企业“敢闯”需要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容社会”。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