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视点

【两会观察】“科技”光芒闪耀两会

发布时间:2023-03-10

  今年的全国两会,ChatGPT、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词汇高频出现,引发热烈关注,凸显了浓厚的“科技属性”。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取得了不少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这些成果不仅对推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然面临一些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新形势下,各国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关键核心技术如果得不到突破,必然会阻碍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能够拓宽认知的广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当然,科技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路径和方法都存在不确定性,从零到一的技术突破要建立在无数次试错的基础之上。所以面对基础研究,不能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结果,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包容的研究生态和学术氛围。我们要将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国家发展目标真正结合起来,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诚然,我们现在有些关键技术实力还相对落后,但科技创新没有捷径,我们要面对差距、正视差距,一步一个脚印去缩小差距、实现赶超。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科技进步的第一资源。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对于促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要营造吸引人才集聚的生态环境,用好人才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要给科研人员“减负”,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地开展科学研究。科技的活动主要是人的活动,一批掌握着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投身科技、热爱科技,才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

  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决定了企业不仅仅是经营主体,更要成为创新主体,要进一步深耕技术创新,拓宽技术深度。在“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这使得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要努力形成一种生态,有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就是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因此,只有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成果应用的主体,才能使企业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发挥主体作用。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促进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不仅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利益,也符合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民营企业在填补科技创新领域蓝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鼓励力度,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同时,民营企业也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今年春节档期间,中国航天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梦幻联动,并为电影主创留言称:“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这彰显了中国企业的底气,也表达了其从需求出发做科研的决心——我们相信,“科技自立自强”一定会让更多硬核想象照进现实。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