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伦德:要着力构建共同富裕的微观基础
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政府在宏观上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重点在于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而由社会调节而带来的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目前总体上尚处于理念倡导阶段,对调节收入分配只能起补充性作用。因此,完整准确理解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要处理好宏观调节与微观基础的关系,要更加注重立足长远构建趋向共同富裕的微观基础。
构建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企业投资制度
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决定分配的理论,科学阐明了把“蛋糕”做大做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重要性,主张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对于企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来说,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发展。
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从宏观上讲,这样做减少了生产过剩的产生,在货币财富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可分配的物质财富总量。从产业层面讲,这样做降低了行业同质化竞争发生率,为开展产业链企业之间更深程度的协作提供了条件,不仅能够达到补链固链强链保供给作用,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产业链的整体产出率。从可持续性来讲,这样做降低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物耗能耗率,提高了在现有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实现更充分发展提供更大可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从消费者的获得感讲,“专精特新”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加贴近客户,为消费者带来了满意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相当于消费者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效用,提高了企业生产活动的社会福利水平。
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必须解决资本无序扩张问题。这些年带有普遍性的行为主要有四类:夸大现有项目成功的可复制性,盲目对外“复制成功”铺新摊子;盲信新赛道新风口,不惜以加财务杠杆方式挤进去;迷信金融业高收益,热衷脱实向虚;花巨资收购新创企业,抬高行业进入门槛以维护自身先发优势,涉嫌不公平竞争。由于未能理性对待自身的实际和投资风险,结果许多扩张行为不仅未达到预期目的,还带来企业资金链断裂。一个原来不错的企业因而破产,还给关联企业或行业带来了局部性金融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是一个关系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大经济问题。民营企业致力于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要正确处理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对内投资,把更多资金投向企业设备的升级改造、新技术引进和研发以及职工人力资本,始终以练好内功作为企业的安身立命之道:其一,建立对外投资谨慎决策制度,特别是向不熟悉的新赛道或脱实向虚向金融领域投资时,在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投资三要素中,把安全性置于决策更加优先的位置;其二,树立对外投资以对内投资为基础的投资原则,建立相应的投资财务制度,在安排企业投资预算时,优先保障用于对内投资的资金;其三,建立有约束力的对内投资资金保障制度,以企业章程的形式规定企业营收或利润用于对内投资的比例;其四,内投资要始终把职工人力资本投资放在第一位,建立面向企业所有员工的职工培训和技能进修制度。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竞争力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舍得在员工培训方面花钱。
构建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企业用工制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就业的理论,科学阐明了就业与致富之间的关系,主张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调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民营企业是就业主渠道,贡献了我国城镇就业的80%和新增就业的90%。促进共同富裕,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上要发挥更大作用。
致力于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企业,都建立在稳固的劳动关系之上。“专精特新”来自于企业对产业科技革命最新成果的商业应用,但主要来自企业“技术进步的内生化”:长期在“干中学”中通过知识累积效应获得的专门知识和专有技术。也就是说,“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式,是一种我们梦寐以求的内生增长道路。然而,要实现企业的内生增长,前提是保持企业用工的长期稳定。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有38%的企业历史超过百年,一家好几代人在同一公司工作的情形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据研究,美国企业的多年平均离职率为19%,德国企业为7.3%,而其中的“隐形冠军”仅有2.7%,有些甚至保持零离职率。在职职工平均工龄达到37年,其中企业领导人的任期平均达20年,是德国大企业的3倍。
稳固的劳动关系,不仅可以实现劳动技能在代际之间和新老员工之间的“传帮带”,而且较大程度地减少了因员工跳槽而造成的企业专门经验与独有技术的流失,也使企业主更愿意投资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德国和日本“隐形冠军”企业多于其他国家,与他们实行的独特用工制度分不开。时至今日,每年步入职场的毕业生(高中及以上学历)中,和企业签订传统终身雇佣合同的比重仍超过90%。在这样的用工制度下,如果一个国家有一大批企业致力于成为“隐形冠军”,那么从全社会来看,不仅这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和人力财富会保持长期同步增长,而且一次分配的公平性相对较高,实现劳资共同富裕是完全可期的。
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用工关系,致力于把企业建设成为劳资命运共同体。第一,要破除工具主义用人观。不能把员工当作老板发财的工具,需要用人时招来,不需要时解聘。我国劳工市场跳槽率高,与这种用人观分不开。要树立“员工资产观”。企业招人要谨慎,但一旦招来就应当作“长期资产”来对待,与之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在人才来源上,企业要坚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自我培养理念,持续投入员工“干中学”和“学中干”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寄望从社会招来的人能够“即插即用”。第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做好企业员工的稳岗工作。日本实行就业终身雇佣制,在发生经济危机时不解雇员工造成的损失,由企业主和高管来承担。这样做有合理性,因为在经济繁荣时,企业主和高管从员工劳动中获得了高额回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主和高管更应“富而思源”,与员工命运与共。应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赢利多的时期建立困境工资发放保障金,以此保障困境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为破解中小企业招才难乘机多招点人,为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到来储备人才。保障金允许列入企业税前成本,在银行开设专门账户,由工会监督专款专用。第三,进一步用好产教融合和稳岗政策性工具。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制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正外部性的补偿办法,加大对企业稳岗增岗的支持力度。建议把稳岗增岗表现纳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指标,倡导更多民营企业做稳岗增岗的模范。
构建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企业分配制度
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的理论,科学阐明了增长与分配之间的关系,认为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也要把蛋糕切好分好。着眼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增加一次分配的公平性。企业是一次分配的微观单位,企业职工分配制度必须体现共同富裕要求。
致力于“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企业,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贡献。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最难被别人模仿的并且至今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基本来源于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员工身上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时,要保持这种竞争力,就必须给予高技能员工较高的薪酬待遇,以维持员工队伍的长期稳定。据研究,2018年德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达到69%,初次分配的基尼系数长期低于0.35。在德国,劳资之间结成了社会伙伴关系,工资集体谈判制度覆盖率远高于英美等其他西方国家,保证劳动者能够在企业创造的新价值中获得较高的工资比率。就我们的观察来看,我国致力于技术内生增长的创新型企业,也高度重视人工资本的贡献。典型代表就是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额的员工平均薪酬已经成为华为的社会标识。如果加上员工持股的分红所得,则华为员工的薪酬比财报公布的更高。
民营企业要树立“人工成本”不是成本而是投资的新理念,正确认识人工成本的上升趋势。相对高昂的人工成本给德国“隐形冠军”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带来了挑战。那么,“隐形冠军”企业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实现了员工薪酬与股东回报的统筹兼顾。这对我国民营企业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方面要认识到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是不可逆的长期趋势,抱怨或向社会甩包袱都是没用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名义工资虽然无法降低,但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实际有效工资(单位产出的工资)。这就需要树立“人工成本”不是成本而是投资的新理念。只要提高工资可以带来更低的实际有效工资,那么这笔工资就不是成本,而是一笔能够给股东带来更大回报的投资。这样的“人工成本”上升,对于企业来说,是越多越好。
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和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值和发展,并不矛盾。二者不仅完全可以兼顾,而且前者还对后者有加成作用。“专精特新”企业对人力资本高度依赖,致力于“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企业要坚决抛弃单纯追求股东回报最大化的错误做法,实行更能保障劳资共享发展成果的分配制度:其一,建立工资与利润同步增长制度。在健全优先保证工资足额发放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保证员工收入增长与老板收入增长保持同步,普通员工收入增长与高管员工收入增长保持同步。其二,建立失业风险劳资共担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职工特殊辞退补偿金。在遭遇经济危机不得不辞退员工时,对于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在法定辞退补偿金之外,再给予一次性大额补偿,由企业承担一部分员工失业损失。其三,建立劳资利益共同体制度。支持企业建立员工合伙制和员工持股制,且随企业的发展壮大相应扩大合伙制和持股制员工覆盖面。
综上所述,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民营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渠道,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能够在我国历史性消失绝对贫困中发挥了作用,也必然能在第二个一百年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上发挥作用。广大民营经济人士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探索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企业投资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自觉担负起为共同富裕构建坚实微观基础的历史责任。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教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