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视点

从“沿线国家”到“共建国家”,一词之别折射潮流所趋

发布时间:2023-10-18

  随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显示“一带一路”十年来建设成果的各类数据也新鲜出炉。我国有关方面在统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数量时,不再使用“沿线国家”的提法,而是改称“共建国家”的概念。这个提法贴切反映出“一带一路”建设事业在全球获得广泛响应的大势。

  众所周知,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这个闪亮的经济文化符号,用以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的人类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平台。所以,无论是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内涵、理念、范围、走向等,都比古代的海陆丝路范围宽广许多,不仅是对合作交流的历史朴素原则的继承发扬,更是面向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类迫切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创新。

  如今,“一带一路”不仅有示意图上可以标绘的代表基础设施等建设成果的点、线、带、面等标志,还有一张地图所无法描绘的人类思想沟通、意志的交汇。10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其前提和基础是在广泛范围内取得了国际共识,实现了人心相通、政策沟通等方面的“软连通”。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遍布全球五大洲,可谓一呼百应。这就是无形的“软连通”。这个成就无法在以点、线、网以为基本元素的平面地图上显示,是无形的。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与会,包括有关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部长级官员及工商界、学术机构、民间组织等各界人士,参会嘉宾注册人数已超过4000人。

  而基础设施等有形的互联互通,也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范围:无论是非洲大陆的大西洋一侧,还是整个拉丁美洲,如今已经有很多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事业中。于是,陆上丝路不局限于亚欧大陆,海上丝路也超出亚欧非而通达五大洲。重点建设“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凭借“有志者不以山海为远”精神向更广范围辐射,形成全球范围的互联互通。

  如此以来,“一带一路”愿景图上的“线”越来越长、“路”越来越远、“带”越来越宽,纵横编制而成的网,也越来越密,一开始的以线串珠走势,开始进展为多类合作区域或走廊的面积上的连接和扩大,最终将形成对全球的广泛覆盖。在一步步的工笔细描下,“大写意”式的愿景图,最终将变成一幅精谨细腻的实景图,如同一幅面积巨大的锦绣、一张覆盖宽广的编织毯、一道山河城郭尽收眼底的大型沙盘那样具体可触。

  此时,“沿线国家”的概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显然都已经不敷实际需要,而更为贴切的“共建国家”称谓的替换则顺理成章。

  “共建国家”的提法不仅折射出“一带一路”建设规模扩大的潮流,也对应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构建双循环格局下对外贸易合作的新局面。随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和地区规模的扩大,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也在悄悄发生变化。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上万亿美元投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共建国家不断深化规则标准等领域合作。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关项目全部实施后,涉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将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它以亚欧大陆为重点,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

  这也意味着,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带一路”事业,一旦其建设理念、原则和机制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同、实践,经过持续、深入的建设历程,最初地理上的有限覆盖的形态,必将变为五洲四海连体同色,人类最终将进入贸易合作不因国界受阻、不受政治因素干扰、各类文明交融互鉴、和谐共处的大同时代。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