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视点

中华工商时报:强化金融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

发布时间:2023-12-06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企的目标和重点,如总量上,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企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逐步提升民企贷款占比;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融资渠道上,《通知》强调信贷、债券、股权全方位推进。
  当前各行业持续复苏,对资金的需求旺盛,特别是民企资金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满足,此次《通知》推出强化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极大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有专家分析,推动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政策发力点,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将继续保持在20%以上。
  民企,尤其民营中小微企业有着天然的脆弱性,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抗风险能力低,更易陷入困境。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曾呼吁,“不要认为民企天然就特别具有生命力,民企生命力其实是向死而生的结果,靠成批的淘汰、大量失败甚至死亡,是前仆后继的适者生存。”据统计,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
  强化金融支持民企的政策引导一直都存在,但银行“惜贷”心理也很普遍,究其根源还在于民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解决民企融资难,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提高民企或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次是如何降低民企金融支持过程中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强化民企金融支持、金融服务民企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仍需多方配套措施。
  《通知》提出,优化融资配套政策,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并明确提出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强化应收账款确权、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等5条举措。
  加强配套措施,改善民企融资,笔者认为,应明确针对民企普遍存在的缺数据、缺征信、缺担保“三缺”现象,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缺数据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民企数据库或各行业中小企业数据库等,与此同时,不断推动民企规范化与数字化发展,既便于民企内部的财务数据的健全,也便于其他可公开数据的采集,如工商税收、用电量以及采购销售等数据。据了解,对于中小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其他信息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全面的数据库,数据还是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单位。
  其次,缺征信方面,征信实质上属于企业数据信息范畴的问题,企业的信息远不止工商税务信息,还有诸如信用信息、融资信息、司法信息、资质信息、舆情信息、违法信息等,当然还包括企业主的信息等。目前一些征信机构提供征信服务,但面对数量庞大、不断变动的民企中小微企业,其征信数据信息也是有限的。
  最后,缺担保方面,有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担机制,如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尤其是民企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民企风险补偿基金等;与此同时,推动担保费率逐步降低。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平台,是一些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经验,但这也是以中小企业数据信息为基础的。
  解决民企数据、征信、担保问题,本质上是在做防范民企信贷金融风险的工作。当然防范民企信贷金融风险,借力金融科技是必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以弥补民企融资过程中信用数据不足。加强供应链金融也是关键,供应链金融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总而言之,强化民企金融支持仍需多方配套措施,多举措防范民企信贷金融风险。风控做得好,银行“惜贷”的心理就会减轻。与此同时,如果民企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金融机构的信心就会不断增长。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