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环境信息披露是义务也是“门票”
4月12日,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在前期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稿”),并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指引正式发布稿要求上市公司定时披露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详尽信息。这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举措,将有力推动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主要包括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等,分别对应英文单词Environmental、Social和Governance,故简称为ESG信息披露。指引正式发布稿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披露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具体数值,为资源定价提供依据,为企业估值提供全面信息,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降低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
对上市公司而言,这意味着ESG将成为“必修课”,是企业回馈社会、践行长期主义的行动指南。因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大量资金,要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而ESG信息披露目的就是向资本市场提供企业更为全面的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在资本市场中,公司披露规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工作,标准的制定需要企业与资本市场长期磨合。但无论如何复杂,都首先需要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骨髓,这是推进ESG的基础。目前,A股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初步实践,但实质性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措施融入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尚需时日,上市公司要以积极态度应对。
推进ESG,目前资本市场已经确定先从大公司做起。之所以先从大公司做起,是因为强制小企业实施减排公布,在操作上有难度,但这并不等于小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就可以无所作为。实际上,由于大企业在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处于主导地位,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间接带动小企业,比如在签订采购订单和服务合同的时候,将绿色低碳的标准予以约定,并且将大企业的收益与小企业分享,就可以间接起到带动作用。
对上市公司而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虽然是强制义务,但等到企业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深入践行,义务就不再是约束,还是收益宝库的敲门砖,是高质量发展的入门券。
对非上市公司而言,虽然并没有披露义务,但也不等于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义务。付出的努力虽然不会在资本市场获得直接回报,但一定会在整个经济社会的某个方面得到收益。比如在商品和服务出口时,由于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国际潮流,其生产和操作过程中的绿色低碳程度,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方采购意愿和采购数量。做得不好的企业,其产品和服务很可能在国际上受到抵制。只要做得好,即使在国内市场,也可以通过类似碳交易市场这样的渠道获得直接经济收益。非上市公司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就不闻不问,而是要推己及人、自觉主动向这个标准看齐。现在讲究信息畅通,如果能主动披露,让更多人了解、学习,那就更好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