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民企风采

小女子撑起菌菇“致富伞”——记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巧珍

发布时间:2020-07-14

  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浮槎乡的黑木耳基地内,一个小小的身影奔前忙后,和基地负责人商议着下一季度的扶贫方向,她就是安远县的“菌菇达人”黄巧珍。

  黄巧珍是福建省宁德市人,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1999年来到安远县创办三百山食用菌保鲜厂,2005年在安远成立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并任董事长至今。作为一个从事农业产业的女性企业家,她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她扎根了21年的安远红土地,就是她的第二个家。

  “企业扶贫,我们来!”

  据悉,历经20多年的发展,黄巧珍以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总部,在国内建立了30个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基地、7家公司,并在美国、西班牙、泰国、越南等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黄巧珍也因为在农业产业化和企业经营方面的成绩先后获得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劳动模范、赣州市优秀董事长等荣誉。但不管企业如何壮大,自己获得多少荣誉,黄巧珍始终热爱安远这片土地,不仅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安远办公,还为安远脱贫攻坚做出了卓越贡献。

  安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为了帮助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的深度贫困村群众脱贫,黄巧珍毅然决然地在七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企业扶贫。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后,黄巧珍确定以“棚室挂袋黑木耳”为产业扶贫项目,率领技术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半年内完成了种源驯化、小试、中试,克服了南北温湿度差异,成功研究出适应南方地区栽培的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工艺,为该县深度贫困村实施棚室挂袋黑木耳脱贫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棚室挂袋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该县七个深度贫困村实现了一村一基地、一户一耳室,贫困群众们都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技术不担心、销售不用愁,成熟时采收好,就能获得稳定的收入。2018年,七个深度贫困村共有600户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当年完成了生产规模600万袋,生产木耳8370吨,实现销售收入3348万元,剔除成本2160万元,农户增收1188万元,参与项目实施的600户农户3200名贫困人口2019年实现脱贫,占到该县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853人的10%。

  谈到扶贫项目的黄巧珍眼中闪着光,“如果说最开始参与扶贫是政治任务,那这几年的帮扶下来,我已经从中感受到了灵魂上的触动,它让我清晰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帮助人的感觉很好,不管扶贫会不会结束,我都会一直做下去。”

  黄巧珍带领天华公司开展企业扶贫也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评选为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活动先进民营企业,2019年评选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活动先进民营企业,“棚室挂袋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录选为2019年全国“企业精准扶贫综合50佳案例”。

  “困难群众,我们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黄巧珍返回家乡福建过年时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多年的危机意识让她果断停止串门,同时对公司管理层发出了“不拜年,原地待命”的指令,回到安远后的黄巧珍派遣专车将管理层接回公司,共同商议应对之策。疫情来得凶猛,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居家隔离”的抗疫状态,可农作物是不等人的,由于运输不畅、出口受阻、消费减少,贫困户的黑木耳库存积压400多吨,村里一片愁云惨淡。

  “即使公司因此亏损,也不能让群众受损失。”考虑到贫困户,黄巧珍当机立断,将七个深度贫困村的待收黑木耳全部按保护价收购,最终收回来的黑木耳堆满了天华公司的十几个冷库。

  “进了天华的门,就是天华的人”是黄巧珍管理员工的原则,一手创建起天华公司的黄巧珍把员工与贫困户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总是尽最大能力保障他们的利益,像只鸟妈妈一般,小小的身躯展开大大的翅膀,将他们呵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为了帮助困难群众,黄巧珍对公司各生产车间调整班次,预设贫困专岗安排贫困人员就业,对贫困人员降低用工标准,提高工资收入,代缴相关保险,近两年安排贫困人员82人/次在天华公司就业。

  与此同时,黄巧珍还积极开展科技扶贫,针对贫困人员致贫原因,贫困人员具有相对性、动态性、阶段性特点,做到分类指导、因人授教,并以公司研究院为技术平台,免费为贫困人员提供师技和培训场所,发放培训资料,提供观摩基地,近两年受训贫困人员达800多人/次。黄巧珍还积极为患病、入学贫困家庭奉献爱心,近两年为42名患病、入学贫困群众捐助42.5万元。

  除了七个深度贫困村的贫困户,黄巧珍对安远其他村镇的贫困户也非常关照,她利用公司强大的销售网络,发挥销售优势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近两年为安远县凤山、鹤仔、镇岗等村镇销售紫山药、百香果等农产品150万斤,把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到了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和东南亚及港澳等地区,帮助众多初涉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打开销路增收脱贫,有利促进了贫困县扶贫产业发展。

  “农业创新,我们搞!”

  1994年,黄巧珍在导师的质疑下发明了香菇食用菌反季节“覆土栽培”法,颠覆了过去反季节栽培的“站筒”法,彻底克服了原先“站筒”法菇体易畸形、商品菇率低的不足,大幅度提高香菇反季节栽培的产量和质量,这一生产方法在国内香菇产区推广,带动了食用菌产业发展。那一年,黄巧珍21岁,还是福建省南平农校的在读学生,但创新的种子已经在她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1999年在安远创办企业后,黄巧珍对杏鲍菇工厂化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对杏鲍菇种源训化,模拟自然环境,成功研究出适应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各项技术指标,研发出“杏鲍菇床架式周年生产技术”,实现了产品周年生产,这一技术成功填补了国内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空白,使食用菌生产由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开创了江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先河,为之后全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模仿典范和技术支撑。

  2015年,黄巧珍牵头开发了“白雪菇周年栽培”技术,通过人为控制车间内温、湿、光、二氧化碳等技术指标,每袋产量、商品菇率、生物转化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这一技术通过省级科技鉴定。2016年,黄巧珍主持研发推广液体菌种制、接方法,革命性改变了传统的固体菌种接种模式,这项技术不但大幅度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而且填补了江西省使用液体菌种接种空白。

  坚持科技创新,让黄巧珍的企业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公司在科研上的投入要远远高于规模扩张。”说起科研,黄巧珍如数家珍,为此她组建了江西省第一家民营科技研究院——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承担科研项目42项,获得专利技术13项,代表江西省制定食用菌产业地方标准七项。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农校出来的孩子,做农民、搞农业才是我一生的追求,通过这几年的扶贫我还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所以我不想停,不管是科研还是扶贫,我都想把他们当成常态化的事情来做。”黄巧珍对安远的怀土之情让她不舍离去,对智慧农业的匠心让她不断创新,对贫困群众的大爱让她坚持扶贫,对社会的责任让她勇敢担当……这一桩桩事业、一项项成就,无不是黄巧珍人生旅途的记载,无不是黄巧珍生命搏击的浪花,这个小女子,用一朵朵小菌菇,撑起了自己、家人和无数困难群众的“致富伞”。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