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中超工作法”,破解民企党建困境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民营企业党建不能缺席,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有制企业仍属于党建工作新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多,工作基础薄弱,需要下大力气来抓。”目前民企党建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两张皮”,民营企业党组织重建轻管、重量轻质,民营企业家对党建的认识不够,党建创新动力不足等。
如何有效破解民企党建难题,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党建“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不断摸索。江苏中超集团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党建工作积极主动地融入企业日常运营、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当中,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重要保障。创造性地探索出民营企业党建的“中超工作法”,“一二三四五六”的党建工作思路,为破解民企党建困境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破解“两张皮”,
就要明确一个核心,把航定向。
该集团党委始终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政治意识,自觉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同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对接,积极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进军海外市场,近年来开拓了沙特、南非、澳大利亚、巴西等十余个国家,公司产品销售收入逐年稳步提升。
破解重量轻质,
就要实现两个覆盖,双向促进。
该集团党委始终坚持抓好“两个覆盖”,形成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企业的全面有效覆盖。2004年企业初创阶段即成立党支部,2012年成立中超集团党委,从13名党员发展成2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近500名党员的庞大队伍。通过开展“党内互助关爱基金”、校企共建等特色党建活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破解作用发挥难题,
就要做到三个融合,凝心聚力。
一是党建工作与发展战略融合,提升发展推动力。集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强则企业强,党建兴则企业兴”的理念,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使党的组织体系有机嵌入企业组织结构。二是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提升文化引领力。积极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民营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员工对工作的使命感、对企业的荣誉感、对团队的归属感,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三是党建与阵地建设融合,提升组织号召力。集团党委列入无锡市“雁阵计划”方案,实现了党建机制科学化、服务功能系统化、书记队伍专业化、组织生活规范化、物质保障标准化、工作方法特色化的“六化”要求。与江南大学共建民营企业党建研究中心,成立中超慈善基金会,在开学前向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履行社会责任、展示良好社会形象。
破解认识不足难题,
就要践行四个培养,聚焦关键。
一是抓好带头人的培养工作。中超集团“一把手”杨飞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参加了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的全国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二是培养出资人对企业党建的价值认同。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在董事会制定企业重大决策前,落实党委会前置程序。三是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培养。通过用好政府机关中派驻的党建指导员、引进党建联盟高校经验丰富的党务干部以及公开招聘党务工作者的“上级派、联盟引、重点配”模式,打造了一支有能力、有经验、有特长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四是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提高员工积极性,精练党员队伍。
破解党建创新难题,
就要用好五个落实,创新机制。
集团党委探索出具有中超特色的“发展优先制、专职聘用制、一票否决制、三型平台制、‘1+X’结对制”,有效突破了民营企业党组织管理难、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党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缺乏的三大瓶颈。一是坚持企业领导、部门领导、业务骨干优先培养成党员,每月给予入党积极分子500元的学习补贴。二是党务工作人员与企业行政职级并行,营造党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将干部选拔的监督关口前移,赋予党支部人事管辖及监督权。四是把党务工作岗位任职经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必要条件。五是“1+X”结对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结对活动,提升党建生产力。
加强组织自身建设,
就要落实“六个有”,提升组织力。
集团党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实施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党委年度巡视制度、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党员先锋模范工程;通过建设网上党支部、打造党员义工团等举措进一步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径新举措,实现了企业党建“有组织、有活动、有保障、有关联、有指导、有精力”目标,有效避免了企业党组织的“散、空、浮、虚”四大顽疾。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民营企业党建只有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实践创新为动力,通过建好平台,内外联动,才能为企业提供发展 “牵引力”、强化骨干“示范力”、增强员工“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让“党建抓得好,业务差不了”真正成为评判民企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