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举办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 弘扬沪商精神 体现责任担当
近年来,上海民营经济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耕细作主业,服务国家战略,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在党的建设、创新发展、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商会组织、企业和模范民营经济人士,体现了深入开展的上海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进一步弘扬沪商精神,结合上海市工商联建会70周年,上海市工商联于5月3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了主题为“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上海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会上,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实,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艳,中共上海市浙江商会委员会书记陈爱莲,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商会会长陶世圣,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季昕华,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南逸,分别结合企业和商会的实际,交流汇报了他们在追梦路上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家战略、弘扬沪商精神,不断创新发展,勇于责任担当的感人故事。
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钢淼认为,八位代表的交流报告是新时代上海民营企业的真实写照,企业家对沪商精神的崇尚、追求和实践,演绎了“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丰富内涵。
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为“中国制造”争气 为“上海创新”争荣
奥盛起步时的主业只有一个,就是全球桥梁缆索的研发制造。我的理想就是要为“中国制造”争气,为“上海创新”争荣。历经20多年科技创新的砥砺奋斗,奥盛的桥梁缆索产业已形成“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的全产业链,参建完成国内外大型地标性工程150个,为全球上千座大桥提供了缆索结构。获得重大科技成果13项,包括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拥有123项专利,获詹天佑奖、鲁班奖共84项。扎扎实实的工程亮点,就是奥盛走向世界的脚印。
从奥盛集团2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我们每取得一点进步,都是听党的话,努力学习领会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民营经济指导政策的结果。我们以企业的自有资本投入,注重原始创新,追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先发优势,打造出了奥盛“一树四翼”的高科技制造产业板块,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奥盛生于上海,成长于上海。奥盛集团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要大力弘扬光大以“爱国、敬业、诚信、进取”为特征的“沪商精神”。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向前辈们学习忘我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能做大业、无私奉献、遵守契约、不断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又要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新的业绩、新的辉煌。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事业接好班 党建接好棒
40年前,父亲创办了春秋旅行社,起初只有3名党员,就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党支部。2008年,我到春秋航空工作。那时航空公司成立不到3年,但主要部门都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处处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那年1月中旬,上海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雪,我们8架飞机都趴在停机坪上,动弹不了。关键时刻,维修工程部的党员们站了出来,主动请缨,组装出了一台满足技术标准的简易除冰车。大家不顾严寒大雪,争先恐后,绑上安全带爬上机翼用除冰液喷洒。除冰液顺着手臂往衣服里渗,很快胳臂就冻得失去知觉,即便这样,没有人后退,党员们一个个接力排队,就像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一直指引着我、激励着我,2011年,经过党组织层层考验,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接任春秋航空董事长后,又担任了集团党委副书记,一边积极创业,一边注重加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努力做到事业接好班,党建接好棒。
4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引和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春秋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家小旅行社发展到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之一,党组织也发展为2个党委、900多名党员。我们经营管理的“秘诀”就是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用加强党建为企业发展凝心聚力。
中共上海市浙江商会委员会书记陈爱莲:依靠党组织 推进红色“引力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也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我们深爱的地方。
上海市浙江商会于2016年成立了党委,近五年来,商会党委在沪浙两地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会员,践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战略,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作用发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服务上海城市发展。会长班子始终有个共识——依靠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商会这个家才更有凝聚力。商会制定了党建发展战略,共指导新建党组织34家,目前200家副会长以上单位,96%建有党组织,建立党建联席会平台,成立“书记之家”,举办“浙商大讲堂”,推进红色“引力波”系列活动,培育十大党建品牌。商会党委班子有23名省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推动行业进步履职尽责。
我们扎根上海、联通沪浙、服务全国,有天时、地利,更有人和,诠释新上海人的“沪商精神”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步入新时代,商会党委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引领全体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上海乃至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季昕华:助中国企业出海 为全球梦想者赋能
上海是我梦想起始的地方。1996年,我从浙江丽水偏僻的小山村考入到同济大学,科技、创新,使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创业是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看到当时许多体制内的人都勇敢地下海创业,我也把创业作为自己未来的梦想。2012年初,我们在上海杨浦正式成立了优刻得,希望打造一个中立、安全的云平台。
在巨头林立的云计算市场,我们因坚持不懈获得了自己的地位,得益于上海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和大气谦和的广博胸怀。从十年前8个人的初创公司,到今天1500多人的上市公司,我们用不懈奋斗证明了——即使有巨头环伺,坚守梦想的创业者一样可以成功。十年来,我们布局全球市场,全球31个数据中心,覆盖5大洲,帮助中国企业出海,为全球梦想者赋能。
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向武汉的医院和上海公卫中心捐赠了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还用云计算与梦想者一起战“疫”,为在线医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电商平台,提供了云服务和技术支持。
我们心中怀着宏大的愿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用云计算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优秀,是刻苦努力得来的,我愿用我的经历启迪更多的青年朋友们在上海这片创业的沃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共同把我们的理想、个性、激情融入这座城市。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实:坚守理想信念 筑梦精神家园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老一代沪商兼济天下的优良传统,为我们新一代沪商营造了浓厚的爱国氛围。在办好企业的同时,我们致力于打造互联网行业民族品牌,这一坚持使东方财富网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仍由内资控制的大型网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的用人原则,我们鼓励核心骨干入党,力争把公司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为党员,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心共向。我们始终牢记“先富帮后富,责无旁贷”,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一司多县”结对扶贫倡议,对西藏5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精准扶贫,累计帮扶捐赠超2000万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捐赠600万元,用于支持上海派往武汉的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抗疫工作。
2004年创业之初,我们的所有家当是一套租来的100平方米平房、6人创业团队和2台服务器。但我和创业团队成员一起,满怀激情从手绘网站页面设计图开始,凝心聚力地打磨产品,“为值得的事,坚持,并做到极致”,成为彼此对这份事业的信仰。一路创业走来,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有多么成功,更重要的是为社会贡献了什么。“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沪商精神是对企业家价值观的一次唤醒和激励,将引领更多的上海企业家坚守理想信念、共筑精神家园。
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艳:产业援疆助力乡村振兴
2010年,我随上海市政府组织的经济考察团第一次踏上南疆的土地,看到的是落后的产业、生活拮据的贫困户,不上学光着脚在泥路里乱跑的孩子……闽龙实业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引领我们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我们实现了先富,就要帮助其他同胞脱贫,走上幸福的生活道路,这是企业应担起的责任。我毅然决定:全力参与产业援疆。
熬过了最艰难的头三年,我们与当地百姓慢慢建立了友谊,企业管理也越来越规范。我们大量招收当地各少数民族员工,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10年来,通过视频教学,老、新厂班组长传帮带等方式,实现了从农民到懂管理、懂技术、懂工艺的产业工人的跨越,从家庭妇女向职场女性的跨越。闽龙实业在贫瘠的土地上打造出3个工厂、9条产线,解决1千余人就业,带动近2万多种植农户脱贫。同时,也在贫困地区打造出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闽龙达”品牌特色食品产业。
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有幸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作为千千万万参与脱贫攻坚中的一员,那一刻,我感到无比骄傲和无比光荣,我用我的行动践行了沪商精神的深刻内涵。
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商会会长陶世圣:小商会也有大作为
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商会成立于2000年,孕育于苏州河畔,有会员企业近200家,拥有多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业龙头,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商会深化理念信念,践行沪商精神,为上海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始终有个信念:小商会也有大情怀、小商会也有大作为。
建强“一个堡垒”,旗帜鲜明讲政治。向组织建议会长班子选优配强时,注重提高党员比重结构,目前商会中有16名理事、7名监事为中共党员,依托“长寿视野”“长寿党建”等新媒体形成线上教育平台,输送典型案例,进一步凸显党支部政治引领力。
依托“两个载体”,凝心聚力强信念。打造“红阵地”,不断拓展理想信念阵地载体。多方联系整合辖区172家社会组织资源,以电影党课、红色寻访、书画展、征文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引导企业家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架起“连心桥”,深耕全市首创的“楼长制”品牌,通过“联络走访-问题发现-协调解决-跟踪服务”闭环管理机制,主动服务、主动问需。当好“引领者”、当好“店小二”、当好“智囊团”,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磅礴力量,带领企业在扶贫攻坚、社会公益、推动发展中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用理想信念书写人间大爱和初心使命。
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南逸:心怀家国 树立民营企业“走出去”正面形象
2015年,寰泰能源正式在上海成立。围绕“一带一路”,专业从事光伏、风力电站等清洁能源电站投资、建设和运营。
我们在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始终以国家大局为重,做到“三个坚持”“两个带动”。坚持风控第一,严格防范投资风险;坚持多元化融资,规避将海外投资风险转嫁给境内金融机构;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防止国内企业同台恶意竞争。受疫情影响,一些央企在海外项目受阻,部分核心设备因物流原因滞留关口,得知消息后,我们及时联系,主动提出将我们在海外正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设备先提供给央企以解燃眉之急。作为上海的一家民营企业,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深知,走出国门,艰难时期,民族大义应永远放在首位。
“两个带动”,就是带动中国设备、技术、标准走出去,带动“民心相通”工程建设。近年来,我们通过自主投资、建设,带动中国设备出口近18亿元,通过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参与扶贫事业造福当地居民,我们先后参与哈萨克教育扶贫、抗疫捐赠等累计达600多万元人民币,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沪商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们始终坚信:国家战略永远是民营企业奋斗的方向,心怀家国是民营企业家应有的情怀担当。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