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企业家谈

张謇的爱国心和强国梦

发布时间:2021-07-22

编者按:张謇集文人、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开创了“父教育母实业”智民强国的宏大事业,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令人瞩目的成就。张謇是近代苏商的杰出代表,孕育和创造了近代苏商精神。前不久,江苏省原政协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在江苏百家商会致敬建党百年主题活动中以《张謇的爱国心和强国梦》为主题,围绕张謇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授课。本报根据授课内容整理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张謇是实业救国的典范。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亡之际,他以士负国家之责的自觉,毅然放弃仕途,力行实业救国壮志,开拓工农商诸实业,书写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传奇。

  张謇是造福桑梓的楷模。近代中国社会凋敝,民不聊生,他秉持兼济天下苍生的追求,把实业收入悉数用于办教育、修水利、建市政、广慈善……全方位致力于民生改善,为百姓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为国家尽责任的博大情怀。

  张謇在中华民族被动而艰难的早期现代化历程中,他洞明世界大势、开风气之先,汲取运用国外技术、管理、文化,推动工业、农业、金融、城市等现代化,使南通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模范县,被当代学界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作为一名企业家,像张謇那样,一切行为处事均从爱国出发、将浓烈的爱国情和炽热的救国心化为对强国梦的不懈追求,乃至于到了痴迷的程度,实为举世罕见。也正因如此,才铸就了他辉煌的人生和不朽的事业。

  “舍身喂虎”实业强国

  张謇1853年出生于今南通海门常乐镇,16岁“冒籍”考中秀才,22岁开始涉足政坛官场的游幕生涯,42岁(1894年)高中状元。移民的家庭、少儿的苦读、多重的磨难、丰富的阅历、力图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抗争,使他较早萌发了强国富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张謇认为“强国富民之本实在于工”,即办好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业。他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作为士大夫的最高代表——“状元”,是否能以身作则,带头去兴办实业呢?

  这对张謇来说,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办实业固然是振兴国家所必须,但对于个人来说,无异于自弃美好仕途和已有的尊贵社会地位,铤而走险,自讨苦吃。张謇本可以“天子第一门生”的身份,凭借“学而优则仕”的最高平台,博取一生的荣华富贵,甚至冲顶“状元宰相”。但是,出于强烈的爱国心和执着的强国梦,张謇最终还是选择了以身许国、“舍身喂虎”的实业报国之路。

  经过整整5年艰难困苦的努力,1899年3月,大生纱厂终于开车出纱。那年棉纱行情恰逢好转,纱价持续看涨,纱厂卖纱所得价款日益增多,大生迎来了勃勃生机。翁同龢获闻大生开车出纱喜讯后,欣然题赠一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张謇后来在《厂约》中,万般感慨地回顾了辛勤办厂创业的过程:“南皮督部既奏以下走经理其事,不自量度,冒昧肩承。中更人情久乖,益以商市之变,千磨百折,忍侮蒙讥,首尾五载,幸未终溃。”可见创业之艰难。

  张謇以大生纱厂为起点和轴心,逐步打造成当时中国最大的资本集团。其资本一度达2400万两,为中国民营资本之最。随着实业越做越大,步入鼎盛,张謇的强国梦也越做越大。他以南通师范为核心,着手打造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大学、专科学校、聋哑学校等多层级、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此外,还兴办了新育婴堂、贫民工场、栖流所、养老院等公益慈善机构。他兴教育,办慈善,搞自治,硬是把当时一个偏居一隅的贫弱小县,建成了响当当的全国“模范自治县”。

  投身政坛 变革强国

  张謇秉持儒家士大夫的核心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謇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兴办了多少实业,而在于他在兴办实业的同时,怀揣爱国主义的政治理想,献身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从而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作出了特有贡献。

  张謇的政治生涯可谓“七进七退”:1894年,他高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在甲午风云期间积极主战,奏劾李鸿章,名动朝野。《马关条约》签订后,发奋救亡图存,在家丁忧时受两江总督张之洞之邀,先是办通海团练,后办大生纱厂。他不仅致力于实业、教育、慈善、公益,还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和市政管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以下的“准议会”——通州议事会,创造了地方政治的模式和结晶——“南通模式”。

  从考状元前后的经历,到历史上大事件中的表现,一直到回家乡地方上搞地方自治,都充分表明张謇的主要抱负在政治,主要经历在政治,主要作为在政治,主要贡献在政治。

  张謇的经历对当今企业家仍然具有启示意义:一是执行好、运用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国家好,企业才会好,企业家要忠心拥护党的领导。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亲而不俗,敬而不远。

  经营乡里 示范强国

  2002年8月,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来南通第一次调查,提出了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初步推论。打造“第一城”,全靠张謇非凡的见识和能力。遍观全中国、全世界,优秀的企业家比比皆是,甚至富可敌国的也大有人在,但能够靠一己之力建设一座现代化城市,张謇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而这,也充分彰显了他心怀家国、回报桑梓的企业家情怀。

  第一,从城市建设的主体来看,南通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全面规划并实施建设的具有近代意蕴的城市。第二,从城市的形态布局和功能来看,南通是一座世界近代史上开风气之先的城市。第三,从城市的发展基础看,南通是一座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的城市。第四,从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来看,南通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第五,从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来看,南通初具区域整体发展的雏形。

  张謇是中国现代化早期的开拓者,南通是中国现代化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他在南通全面开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并取得了卓越成效。他统筹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国打造一个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城市相媲美的现代化城市样板,以示范、引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现代化。

  张謇在南通推行的现代化建设为当代南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张謇当年在南通的实践和成功已经成为南通今天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如现在南通的产业体系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南通的“教育之乡”“体育之乡”“建筑之乡”“纺织之乡”“文博之乡”等八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均有赖于当年张謇奠定的基础和传承。

  但比这些物质遗产更为宝贵的,是他遗留人间的精神遗产。张謇的精神遗产无比丰富,如他所孕育的苏商、通商精神和南通的城市精神等。

  张謇是引领潮流的先驱者、开拓者、实践者,虽然他的许多宏图梦想囿于时代限制无法实现,但是他在实业救国、造福桑梓的实践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民本意识,成为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激励着广大民营企业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系江苏省原政协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罗一民)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