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又被称为“产业粮食”,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信部信息显示,我国新材料规上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培育了一大批新材料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成立于2013年的复朗施(北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复朗施”)是一家致力于新型纳米材料研发及产业应用的新材料科技创新企业,拥有45项国家专利,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董事长崔建勋现任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仪器仪表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员,获评北京市特聘专家、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带着对新材料的好奇与期待,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日前走进复朗施北京分公司,一探究竟。
“从0到100已经走通,下一步我们就要走到1千、1万,将技术优势大规模地转化为市场优势”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产品叫作纳米铜。像纳米铜、纳米银这类已经在精密电子行业里广泛应用的材料,是我们目前做的常规产品。一部智能手机里约有一百多个零部件都会用到我们生产的金属纳米材料。”复朗施董事长崔建勋向记者介绍道,他们就是围绕各种金属纳米材料去做研发、量产以及产业化应用的一家企业。
工信部调研报告显示,多项材料产业中,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生产工艺等要素依赖国外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工业化稳定量产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机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突破了‘卡脖子’技术。”
这套装备做到了两个突破:其一,实现了金属纳米材料的超小尺寸——3纳米;其二,实现了材料的规模化、多品类量产和应用。“从技术上讲叫EEM技术,即电暴法。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自主研发的成套装备里面去生成人工闪电,利用闪电的高电压高能量,将金属原料轰击打碎成微球,进而制备出金属纳米材料。从方法本身来说,它是一个开源技术。”
核心领域的突破叫作从0到1,而从1到10、从1到100则是技术原理的掌握,以及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工业化量产。“很多产业其实卡在了从1到100这个阶段。我们恰恰是突破了这个阶段。既然从0到100已经走通,下一步我们就要走到1千、1万,将技术优势大规模地转化为市场优势。”崔建勋信心满满地说。
相较于国内外同行,复朗施在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提升了几十倍,还具备生产过程对环境零污染,资源利用率高达95%以上的相对优势。
复朗施的价格优势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售价低。崔建勋告诉记者:“道理很简单,最便宜的材料往往存在很多缺陷,在工业化生产应用中会带来生产稳定性的问题。”行业在品质过关的前提下才会关注价格。“材料领域更关注的是性价比,我们产品正是性价比高。”
复朗施在性价比上努力做到两个定位,一是进口替代,目前已做出一些比肩且部分性能超越国外同行的高品质产品。“瑞士军刀从成分检测上你可以看到里面有钨,但不知道钨的尺寸和规格。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材料加进去,做不出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点。只有把材料做到非常小、控制到非常好的精度时才能实现。大家从成分上讲都差不多,但性能上却有天壤之别,缺的正是材料。我们已经实现了部分产品的进口替代,纳米钨就是代表之一,主要应用于航天、军工等领域,我们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量产纳米钨的企业。”
另一个定位是做国产化,并实现反向出口,目前已生产出纳米钼这样全球零的突破的材料。“纳米钼的重要用途是做3D打印,打印飞机的关键零部件、人体的关节骨骼。由于自身的特性,纳米钼在实现轻量化打印的同时还能兼顾非常不错的强度,目前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崔建勋介绍。
“贸易战之后,很多行业不得不开始向上游延伸。我们原来走过的路,变成主流之路。因此企业必须学会自力更生”
崔建勋出生于1985年,父亲是一名电子工程师。“我从小玩的都是一些电子元器件,比如万用表、示波器,闲的时候父亲会给我讲一讲。随着接触的深入,我会问他:‘你做的是什么,我能不能跟你学一学’,他给我画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学生时期,崔建勋会主动去看电子类的书籍、杂志。环境的耳濡目染加上兴趣使然,16岁那年,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发明专利。“当时没有专利的概念,只是经常听父亲说他们又申请了几个专利。了解后,我说我搭的电路也要去申请专利,没想到真的申请通过了,是一个触摸灯装置,当时特别有成就感。”
本科和研究生均为电子工程专业的崔建勋,在被问到如何从电子工程转向材料领域时表示:“我称之为‘半跨界’,因为我们企业的核心是生产纳米材料的这套装置,而这一切都是以物理电子工程的方法为底层基座设计出来的。”
“国内外很少有企业是这么做的,我们恰恰是一个另类。”由于崔建勋的专业背景,复朗施在成立之初便以纳米材料装置为研发起点,进而在新材料领域发力,独特的发展历程使得复朗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崔建勋说:“贸易战之后,以前能租的租不到了,能买的也买不到了,很多行业不得不开始向上游延伸。我们原来走过的路,变成主流之路,因此企业必须学会自力更生。”
硕士毕业后,崔建勋进入世界500强法国阿尔卡特-朗讯公司(以下简称“阿朗”)。“在阿朗,我的任务主要是装置研发,那时还是一个中试性装置,远达不到产业化的程度。随着研发的深入,我了解到金属纳米的用途非常广泛,于是认定了这就是我今后创业的方向。”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旷日持久的努力与付出。2013年,工作5年的崔建勋带着自己在法国攒下的所有积蓄回国创业,彼时他给自己的期限是三年,然而过程的艰难超出了他的想象。“我们整个装置的研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样机阶段。原本计划三年,结果三年又三年,直到2019年才把原理样机定型。定型完成后开始做中试,这一阶段又用了三年。中试完成后,我们对设备进行迭代,实现小规模量产。”
目前,复朗施在技术上已经稳定,产品已定型,并获得国内外客户的认可。“我们的黑灯工厂处于24小时全天候生产、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把产能再扩大10倍,甚至100倍。”
崔建勋向记者介绍,黑灯工厂位于河北省定州市,企业投资建设的纳米科技产业园一期已投入使用,“我是河北人,希望能够反哺家乡、造福家乡。定州的营商环境、产业环境在整个河北省内都可圈可点。当地政府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企业从注册到拿到证照用时不到一天,‘定州速度’当之无愧。”
“服务国家战略,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的需要就是市场的需要,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内将主要材料应用领域分为41个行业大类,复朗施均有所涉及并聚焦三个行业:一是精密电子行业,如电子元器件里大量使用的纳米铜、纳米镍等;二是3D打印行业,如纳米钼;三是新能源行业,如新能源锂电池里用到的纳米氧化镁。“这三个是我们目前的基本盘,还有三个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突破的增量,即碳中和、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行业。”
崔建勋表示,服务国家战略,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的需要就是市场的需要,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碳中和领域我们紧跟国家和政策的需要,生产出纳米氧化铟作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加上氢气进行催化反应,生成绿色能源甲醇,实现了碳捕捉与碳转化。技术溯源与专利检索的结果显示,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做纳米氧化铟量产的企业。”
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对航空燃料,以及航空器、航天器的表面涂层材料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材料可以用来做特种涂层里面的添加材料,还可以作为固体燃料来使用。”
在生物医药领域,用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复朗施主要聚焦靶向药里面用到的载体标记物和材料,此外,也做一些常规药物和抗菌、抑菌的产品和应用。”
谈及医药领域,这源自新冠疫情期间崔建勋的一次尝试。当时为服务国家和社会需要,复朗施迅速切换研发方向,不到三个月成功研制出纳米口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我们在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外面做了一层纳米涂层,用到了具有抑菌抗菌性能的纳米银和纳米铜。纳米涂层的自杀菌功能,一方面让大家用起来更安全放心,另一方面纳米口罩可持续使用佩戴七天,实现了循环经济的效果。这些领域原来我们是不涉及的,由于那段时间主攻方向放在了医药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之后就承接了一些省部级的课题,开始做医药方面的研发。”
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作为专注研发的科研工作者,崔建勋还是一位心怀责任与担当的企业带头人。“尽管我们是一家创新创业规模不大的企业,但社会责任是我们这一代创业者与生俱来的。我们做的任何产品、任何应用,不仅要满足客户的需要,还要切合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只有这样,企业发展的天花板才足够高,未来的市场才足够大。”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企业家精神时,崔建勋表示,走过十余年的创业之路,自己将企业家精神总结为三个方面。
其一是不忘初心。“你要知道你的初心是什么,成立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些很重要。当你有梦想指引,很多时候遇到一些挑战,根本都不是事儿。”
其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纳米技术的分支方向非常多,资源和时间不允许创业者都去尝试。“我们不能为了技术而做研发。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要才是我们的方向。客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需要的不用做,或者暂时不用做。这是我强调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其三是实事求是。崔建勋说,在不同的阶段自己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们的员工每天必须看新闻联播,国家的政策方向就是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企业的努力方向。”
国家推动新能源,复朗施研发新能源需要的纳米材料,与比亚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开展合作;国家提出碳中和,复朗施在一百多种纳米材料的角落里找到了纳米氧化铟。“现阶段我觉得一切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服务客户,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创造价值的事情,我们不遗余力地去做,就是实事求是。80后、90后创始人很重要的一条路就是实事求是。”
“一个一个硬科技的崛起,连在一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坚定梦想,就是打造新材料行业的世界500强”
目前,复朗施拥有一支来自清华、中国科学院、美国MIT等几十人的技术团队,同时还与30多所985高校开展合作,高校课题组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顾问支持,“材料领域知名的高校如清华、北科大、哈工大、四川大学等都与我们有合作。”
谈及于此,崔建勋向记者介绍了关于团队管理的一些心得:“开内部会时我曾说过,‘你们完全可以不听我说,你们听谁的呢,听国家政策的’,所以每天看新闻联播是企业的一个惯例。细节方向充分给大家授权,细节决策自己去判断不要问我,但主航道不能跑偏,大的方向我会去监督,这算是我在管理当中的一些积累吧。”
在崔建勋看来,真正好的创意,不是创始人自己脑子里迸发出的各种点子。“最好的创意是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并进行自由组合,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新的方案。我曾在开会时说,当复朗施员工忘记创始人的时候,就是复朗施成熟和成功的时候。”
纳米科技被公认为21世纪最活跃、最有可能产生突破性成果的三大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纳米技术加大研发投入。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开始走向产业化阶段。工信部消息显示,2024年1至11月,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全年将超过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崔建勋看来,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符合高斯曲线的上升期、成熟期、衰退期。“国内目前属于上升期的前半段,未来会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产业红利期。我所说的产业红利期是针对不同的行业,因为材料行业的应用场景非常多,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崔建勋认为,未来金属纳米产业会有万亿级,甚至是几十万亿级的市场体量。“它有足够高的天花板。”
电视剧《三体》中,“纳米飞刃”作为世界最锋利的刀,成为支撑地球文明发展的希望材料。在崔建勋看来,硬科技方向如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正在渐渐崛起,“这一个一个硬科技的崛起,连在一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崔建勋说:“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坚定的梦想,就是把复朗施打造成新材料行业的世界500强。像杜邦、陶氏、巴斯夫这样的企业,我觉得中国材料领域的世界500强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