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诉求建言
首页>民营经济综述>民营经济视点

中华工商时报:潮起海之南,封关好扬帆

发布时间:2025-07-28
  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在7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冯飞明确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海南自贸港作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正以扎实的实践,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决心。
  自202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来,经过5年实践,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
  比如制度保障方面,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确立民营经济组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较内地降低10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限定在15%,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首创“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辟了新路径,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又如要素供给方面,推行产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允许混合用途开发,降低了企业初期用地成本;设立200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创新贷款产品和融资模式,升级了金融赋能能力;集成多项打包服务,实现高层次人才一步到位,安居乐业。
  再如服务机制方面,全省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建立省市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民企制度,设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实施涉企案件“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对新业态推行审慎包容监管。
  以制度保障促进平等竞争、以要素供给突破发展瓶颈、以服务机制重塑营商环境,一系列核心政策红利加速让产业机遇变得可触可及。
  现代服务业空间广阔。自贸港建设推动医疗健康、现代金融、会展商务等服务业扩大开放,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正在催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服务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优良。自贸港的创新政策与人才政策相互叠加,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沃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正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迎来契机。贸易便利化政策,让传统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实现价值链的提升。特色高效农业也在自贸港政策支持下,向着品牌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
  随着产业链配套进一步完善,人才支撑进一步加强,更多经营主体的涌入,各领域的竞争也将更加充分。如何在开放竞争中保持优势、赢得市场,是民营企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民营企业需要做到三个坚定:
  坚定发展信心,将自身融入国家战略。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标志性、节点性工程。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承担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责任义务,在自贸港建设中展现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
  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深刻认识创新对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作用,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履行产业升级责任,以创新实践助力自贸港建设。
  坚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点。在促进就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方面主动作为,带动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积极参与自贸港社会治理创新,在人才培养、社区共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回馈社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封关绝非发展的休止符,恰是民营企业借势腾飞的起跑线。这道海关监管的“物理围栏”本质上架起了连通国际市场的“数字桥梁”。期待民营企业善用自贸港“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优势,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在自贸港建设的广阔天地中“拔节生长”。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