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联席会议总召集人陈通,副市长、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陈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寿子琪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联席会议召集人庄木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联席会议召集人王霄汉,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张英,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倪俊南出席。
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通报联席会议2023年工作情况、2024年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及重点企业“服务包”工作开展情况。
会上,以“让惠企政策触手可及,让助企服务深入人心”为主题的“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正式启动,服务月将结合2024年“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系列活动计划,由46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4家特邀单位共同推进,24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通过五大专项行动,围绕金融服务、重大项目投资、人才招聘、权益保护、产业对接、区域合作、社会责任等方面,打造11场主题鲜明、亮点突出的重点活动,为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和服务上海发展大局,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支持。
会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强调要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等。党中央、上海市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民营经济重大政策,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团结协作、创新突破,出政策、搭平台、办活动、解难题,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会议强调,要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联谊交友,第一时间掌握诉求,解决难题;有关部门要坚持“开门出政策”,广泛听取企业和商会组织意见,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和为企服务“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要创新政策宣讲形式,开展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要持续建设更友好发展环境,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反映的平等准入、要素获取、政策惠益、欠账清理、权益保护、社会舆论等具体问题,坚持以企业感受为导向,出台切实可用的举措破除难点堵点。要务实推动各项合作机制取得更大成效,持续推动重点企业“服务包”“政会银企”“公检法司”“产学研用”等机制提质升级,建立民营企业重大项目专项服务机制,组织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汇集市、区优势资源,更好推动民营企业为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会议要求,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增强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政治自觉,积极发挥联席会议等机制和平台作用,推进政策落实,了解企业诉求,优化服务举措。要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目标,着力提升民营经济能级水平,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力,以点带面,抓好标志性产业链布局;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和新赛道布局,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加快传统产业创新转型;不断开放场景、完善政策,为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要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精准高效直达、破解痛点难点、加强宣贯评估,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2023年,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围绕落实助企惠企政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开拓国际市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思想政治引领等方面强化协同配合,主动靠前服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根据2024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将从扩大有效投资、落实支持政策、促进公平竞争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共11项具体举措持续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明确,联席会议要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敢作善为形成工作合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各成员单位要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全力以赴推动各项政策举措早落地早见效;要细化措施、强化执行,形成集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声势和氛围;要持续推进、确保成效,持续放大联席会议的制度效应和服务效应,有效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围绕优化营商环境7.0版方案、“潮涌浦江”系列活动、高质量孵化器建设、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等方面进行政策宣讲和解读。
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单位、联络员及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上海证监局等特邀单位有关领导参加会议。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有关商会会长和企业家代表及各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受邀列席会议。
据悉,2023年上海民营经济发展恢复向好,实现增加值1.26万亿元,完成税收收入5775.3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3055.30亿元,同比增长6.2%,新设民营市场主体50.94万户,同比增长28.1%。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万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八成;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5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九成;新认定民营企业总部9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