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巨:坚定信心去突破、去创新、去发展
1986年,徐冠巨和父亲徐传化靠着2000元借款、一口大缸、一辆自行车,一起创办了生产液体肥皂的家庭小作坊,踏上创业之路;而如今,传化集团已成为一家多元化、多品牌、全球化的产业集团。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前行,带领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坚定地说:“38年来,我们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
在杭州湾南岸的萧山,有一种精神叫“喝头口水”,形容拓荒者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勇于探索突破的创新精神。在徐冠巨心中,父亲敢于“喝头口水”,有开放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又善于经营,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全体传化人不断前进。在父亲的影响下,徐冠巨干事创业的精神气一直都是昂扬向上。
徐冠巨回忆:“创业初期,我们聘请了‘星期天工程师’,在每次生产液体皂的最后工序中,他都要背过身在缸里放上一包白色粉末,让液体皂黏稠起来。我们用2000元买下配方,结果这配方就是每个家庭每天都用得到的盐。”这让他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布匹去油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纺织印染企业,成为当时的一个行业难题。毫无化学基础的徐冠巨,一边自学一边实践,经过大半年上千次实验,在1990年研制出“901去油灵”,填补了行业空白,解决了当时印染行业去污难的问题。
从那时起,“创新”的基因便深深植入传化事业。38年来,传化集团持续保持着当初那创业创新的蓬勃生命力,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业创新。
从最初依靠“星期天工程师”指导,到自主研发新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传化化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爆款产品打入一个行业,再发展成一个产业,不断走向行业领先。现在的传化化学相继突破前纺油剂、无氟防水剂等系列“卡脖子”技术,打造了纺织化学品全球前三知名品牌,DTY油剂产销量全球第一。此外,传化化学攻克稀土橡胶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少数企业垄断,全面应用到新能源汽车轮胎领域,成为亚洲第一。
“回顾传化发展历程,起初受条件所限,做了资金需求量少、技术门槛低的化工,后来做物流、做农业、做科技城,都是我的主动选择。”当谈及传化集团的产业选择时,徐冠巨表示,“‘社会需要的、国家鼓励的、传化能做的’一直是传化产业选择的原则。”
徐冠巨始终强调企业要全面发展,包括企业要经营好,党的建设要做好,员工要关怀好,社会责任要履行好,这也是传化事业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
传化集团1995年建立党支部,1998年在浙江省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建立党委,并率先提出“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理念。传化集团积极实践“目标一致、组织一体、工作协同”深度融合,传化党建已成为企业科学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助推企业健康发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徐冠巨一直认为,企业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就会把责任扛在肩上。多年来,传化集团紧紧依靠员工发展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特别在当前环境下,传化集团发动员工与企业共同奋斗、共同发展,迎接挑战、共创未来。
“实现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促进就业、缴纳税收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除此以外,还有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徐冠巨表示,传化集团始终不忘初心,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助医助学、救灾赈灾等工作,2016年捐赠30亿元成立“传化慈善基金会”,推动公益慈善事业迈向专业化、体系化,打造“传化·安心卫生室”“传化·安心驿站”“传化·善源社区”等公益品牌。
当前,传化集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在萧山浦阳建设“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创新“政企村农”共建的乡村振兴模式。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直接带动村农增收约1300万元、村民就业超300人,公益活动惠及当地群众约1万人次。
徐冠巨深感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传化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见证并亲历了新中国的发展,更参与到了改革开放和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进程中。”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徐冠巨信心满满:“民营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凭借着‘敢喝头口水’的劲头,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砥砺前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定信心去突破、去创新、去发展,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