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士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CEO、上海工博士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申小朋:在“让智造更简单”的创业路上越干越有劲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奋楫2025
历史的时针,指向2025。未来,正徐徐铺展。“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催人奋进;“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
这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新年伊始,广大民营企业家把握机遇、奋勇争先,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市场空间,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力攀登,开启民营经济发展新的华章,锻造属于自己和新时代的新辉煌,用每一份弥足珍贵的付出,点亮每一束熠熠生辉的光芒,迎难而上、挺膺担当、拼搏创造,不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期待与嘱托。
“2024年,我国经济回暖向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各行各业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我国经济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依然取得了良好发展,但这发展来之不易。“工博士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CEO申小朋聆听了习近平主席2025年新年贺词,思绪万千,“作为民营企业的一员,我们在2024年面对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勇敢迎接改革的浪潮,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
2013年,申小朋创立工博士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博士”),自成立至今一直深耕于智能制造行业,提供工业机器人与周边配套产品、工业机器人标准成套设备与应用解决方案、智能服务机器人场景应用以及售后服务等。十多年来,申小朋带领团队一路闯关,将业务从国内逐步拓展到海外。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上,这个年轻的企业干劲十足。“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周边设备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国产品牌多集中在低端市场。”申小朋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工博士就是要以机器人及智能设备为核心业务,定位于行业高端市场,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品牌。”
申小朋将实现高端产品的国产替代视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迄今为止,工博士已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复合机器人、机器人导轨系统、机器人末端夹具等机器人装备上开拓自有品类,逐步实现对国际品牌的产品替代。
2024年,工博士又完成了全新技术突破,研制出适用于钢结构制造领域的机器人免示教焊接系统,同时在航空航天加工制造领域构建了一整套成熟的解决方案。年底,“机器人在飞机机翼、机身、尾翼喷涂场景的应用”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前不久,在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下,工博士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安全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协会等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发起的上海工博士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正式成立,并获得上海市民政局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自此,申小朋也多了一份责任,担任起研究院院长。他介绍,研究院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科技研发,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端全流程融合应用,提升发展质效,形成新质生产力。
成立研究院,意味着能凝聚学界和业界更多的力量,推动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研究开启新篇章,申小朋深知,这既是机遇,也是新挑战。
“今年,我将带领研究院深入了解不同行业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检测服务的具体需求,以及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业务开展和产品优化提供依据。”申小朋表示,“此外,我们将在技术研发与实验上下功夫,在机器人维护保养大模型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算法和模型结构,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适应性。同时,对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开展相关的实验和测试工作,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展望2025年,“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申小朋依然坚信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乐观的心态能够带来积极的思考和有效的应对策略。”申小朋言语中满含坚定,“经历了2024年的风雨洗礼,工博士在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上更加成熟,未来的前景充满希望。我们相信新的一年会是工博士提速发展的一年,在‘让智造更简单’的道路上,我们将越干越有劲。”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