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给力、企业努力,“桥梁纽带”贯穿发展全链条
今年上半年,四川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787.9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5.7%,与上年同期持平。截至6月末,民营创新型中小企业、民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0066家、4014家、380家,占全省比重分别为93.1%、88.8%、78.2%。四川民营经济交出这份稳健有力的“期中答卷”,离不开政策给力、企业努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主线,争取新的更大工作成效。”四川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四川省工商联紧扣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扛牢主责主业、创新服务举措、持续深化改革,为新时代四川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思想引领凝心铸魂
四川省工商联始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推动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实。
以“强信心、树信念、增信任”三信教育为主线,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依托“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理想信念教育载体,举办专题研修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走访大调研大宣讲”破题疏堵,政策春风直抵基层。针对民营企业关切,四川省工商联组建跨部门专家宣讲团,整合经信、科技、人行等涉企部门力量,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16个市(州),进企业、进商会、进基层。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分析经济形势、宣讲惠企政策,覆盖企业家超千人,有效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广安、遂宁等地开展的“一对一”访谈中,广安市总商会副会长、四川天世恒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朱海尼表示:“近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党委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加力支持,对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有着重要作用。”
宣传矩阵焕新升级,创新构建“微、刊、网、报”全媒体传播体系。四川省工商联持续做好“川企风采”“工商联法律微讲堂”等十余个专题专栏,让川商声音传得更开、更远。
建好用好“线下+线上”教育培训平台,为民营经济人士充电赋能。四川省工商联建立省市县三级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台账,创新“培训+项目推介”“培训+金融服务”等模式,让培训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资源对接的桥梁。实施“年轻一代”成长促进计划,依托市(州)、商(协)会组建30余个线上班,累计组织上万名企业家参训,让川商在学习中提升本领、在交流中凝聚共识。
红色基因的传承,让思想引领更具穿透力。四川工商联联合重庆工商联,组织川渝企业家赴延安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学活动,结合抗战历史教育,让民营经济人士在回望峥嵘岁月中感悟初心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凝聚起“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多维服务纾困培优
四川省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建言献策质效,以务实举措解难题,以平台搭建拓空间,让“桥梁纽带”贯穿民营经济发展全链条。
“从提交问题到解决方案落地,仅用了一周时间。”成都新津事丰医疗器械负责人回忆起今年4月遭遇产品积压的经历时感慨道。市区两级部门迅速联动,一周内便在“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供需对接活动”中为其匹配到50余家意向采购方。这一案例,正是成都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的缩影。
坚持“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说了算”理念,四川省工商联扎实推进“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工作。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专题培训广泛动员,3984家企业完成问卷填报。联动部门挖掘典型案例,上半年报送优化营商环境举措26篇。
“向新聚力”培育动能,新质生产力加速迸发。紧扣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制定实施“向新聚力”计划,会同经信厅等部门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先后举办“光氢储充放”“医药健康产业”专场,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
为企纾困,把服务送到心坎上。“按照青峪猪的产业规划‘1+3+125’的发展模式,2024年,我们与省供销集团、省交通银行四川分行一起,和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带动了3.6万头猪的养殖,新品种的育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育贤表示。
四川省工商联印发工作方案推进“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联合省税务局等开展“春雨润苗”行动,通过“金融超市”推介16家金融机构、108个金融产品,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开展“民营企业家走进人民法院”“警企面对面”等活动,协同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参与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班,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各地工商联也创新举措,巴中“巴商茶间荟”、泸州“泸商带泸货”、南充“联邮共进益企向新”银政企交流活动、内江“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等,精准破解企业难题,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实效。
引导民营企业拓展多元市场,让川商足迹遍布全球。四川省工商联广泛动员企业参加“引大济岷工程”引资推介会,联合毕马威、香港投资推广署等举办“赋能川商链通全球”系列活动,助力川商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组织超百家企业参与经贸合作会议,参加“西博会”、2025成都国防科技产业博览会等,让“四川造”在更大舞台绽放光彩。
推动履行社会责任,让民营经济更有温度,共富之路彰显担当。
“政府与银行提供资金及贴息贷款支持,公司提供猪苗、饲料、技术、销售并承担疫病、市场风险,村民则获得分红与工资收入。”新希望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张明贵介绍道。在凉山州昭觉县的特口甲谷村,新希望集团精准帮扶,该项目惠及村民1130人。
四川省工商联持续擦亮“万企兴万村”行动品牌,创新建立“2+2+N”托底性帮扶机制(每个县安排至少2家省联执委企业、2家直属商会结对,带动N家企业参与),对39个欠发达县域开展阶段性成效评估,同步深化“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上半年提供岗位4.1万个。社会责任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自身建设固本强基
四川省工商联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规范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组织基础,提升服务效能,让“两支队伍”展现新风貌、焕发新活力。
会员工作质效持续提升,队伍规模与质量双优。积极发展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推动全省会员队伍数量保持全国领先、西部第一。截至目前,全省工商联系统实有会员22.6万,其中企业会员占比超过60%。成都、绵阳、乐山、宜宾4市和省工商联纳入全国工商联会员管理改革试点。通过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让会员队伍成为工商联工作的坚实基础。
创新建好用好民营企业调查系统,让民企呼声直达中枢。入库企业突破1万家,上半年填报量排全国第五。联合四川调查总队形成3篇季度运行分析专报,获得好评。
所属商会改革持续深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组建新商会,推动商会建设有章可循、有序发展。扎实推进重点企业、商(协)会党建“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推动总商会党委所属党组织互学互促,有序推进省总商会党委换届工作。培育具有四川特色的商会调解组织,做优“枫桥式商会”服务品牌,承办“2025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交流活动”,巴中在全省率先推进市、县两级商会调解组织同步进驻同级综治中心。让商会成为化解矛盾、凝聚合力的重要平台。
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立工作专班压实责任,一体推进学查改。落实“三定”方案,增设社会服务处,让机构设置更贴合工作需求。举办“知行讲堂”,激发机关干部学习热情、实践动力,形成比学赶超、学用结合的良好氛围。以“5+5”两张清单、党组会督办事项为重点,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方式。开展纪检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巩固风清气正的环境,让机关成为服务民营经济的“坚强前哨”。
“扎实做好下半年重点工作,突出“聚人心”,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突出“聚众智”,提升议政建言质效;突出“聚合力”,助力四川经济发展;突出“强服务”,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突出“强基础”,完善工商联组织体系;突出“强效能”,推进机关自身建设。”四川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
使命重在担当,功成唯有实干。站在新的起点,四川工商联系统正以“先人一步谋发展、快人一拍抢机遇、胜人一筹抓落实”的奋进姿态,助推民营经济的活力在巴蜀大地持续奔涌。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