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 扭住入境游“增量属性”,助力中国旅游业战略升级
近两年,我国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初,“ChinaTravel”爆火,成为全球旅游市场现象级关键词,折射出中国旅游业的战略升级与全球影响力提升。
在全球化浪潮与国家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不仅是经济增量的重要来源,直观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与文化吸引力,更是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以社交媒体为引擎 激发全球游客来华兴趣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出入境人数达1.7亿人次,外国人出入境38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2%。
随着免签政策持续扩围,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更多城市,梁建章认为,入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提升至1%-2%的目标具备现实基础与可能性,为此,发展入境游构建一个完整成熟的国际化运营平台必不或缺。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已成为推动入境游的关键力量。梁建章表示:“社交媒体打破年龄层差异,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其内容的生动性与可信度,也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为此,携程持续加大对Trip.com品牌的海外投入,例如,当韩国用户通过平台预订日本或东南亚行程时,携程会顺势推荐高性价比的中国旅游套餐或国际巨星演唱会,潜移默化地激发其来华兴趣,实现精准“种草”。
不仅如此,携程高度重视网络大V和明星效应的带动作用。“邀请明星、网络大V参与是高效路径,他们自带的粉丝基础,能让中国之行的体验分享快速触达目标群体。”值得一提的是,携程不仅关注顶流创作者,也积极支持具有独特视角、积极创新的中小创作者。
比如前段时间走红的“甲亢哥”,虽非传统大流量博主,但其真实、新颖的中国体验内容在海外引发广泛关注,形成多赢传播效果。
截至目前,携程已推动大量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多种垂类领域的网络大V首次来华,涵盖美食、生活方式、摄影等多个领域,真正激活了国际受众对中国旅游的向往。
以技术和服务为核心 构建全球领先的多语言支持体系
技术赋能与服务保障是提升入境游体验的基石。技术创新一直是携程持续深耕的方向,尤其是在多语言处理与本地化服务方面,借助多元AI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携程成功将数百万酒店房型信息精准翻译成26种语言,不仅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也间接为合作酒店节约了人力成本。
梁建章提及,“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翻译,很多时候,微小的表述差异就可能给用户带来困扰”。为此,携程一方面组建了规模庞大的专业翻译团队,另一方面也联动全球兼职语言专家进行本地化校验,确保内容精准度。
在真人服务方面,携程同样不遗余力。目前,携程在全球十几个城市设立了服务呼叫中心,提供20多种语言的支持,实现7×24小时全覆盖。梁建章表示:“用户面对复杂问题时,只有真人服务才能让他们真正安心,而让当地语言母语者提供服务,更能保证沟通的精准性和体验的舒适度。”要实现这样的全球网络服务,背后是携程在“技术+服务”的长期坚持。
以产品创新为驱动 满足国际游客多样化深度需求
面对国际游客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必须通过深度游产品的持续创新,激活入境游的增量市场。
对于东南亚等主力客群,应引导其多次到访、探索不同目的地,跳出“中国作为单一目的地”的思维,突出各地独特性——无论是自然风光、网红地标、特色美食,还是体育资源,都应纳入全球宣传体系,通过“多点开花”“多地爆发”的方式吸引游客高频次到访。
针对欧美客群,梁建章认为应设计长线产品串联各地精华,满足其跨城市、长停留的旅行习惯。此外,他强调商务旅游与国际会议结合的重要性,“疫情前这部分占比可观,但目前恢复较慢,需逐步恢复国际航班运力,支持国际会议重返中国。”
在垂直领域,要精准把握不同客群需求,例如为穆斯林游客推动酒店清真认证,为日韩游客设计温泉主题线路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大有可为。入境游客需求多样且个性化,深度体验要求差异显著,中小企业若专注特定客群或深耕某座城市的特色线路,往往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还能避免价格内卷。
在这个过程中,携程承担何种角色?“携程搭建服务平台,将分散的特色产品如多语言城市漫步、包车游、半日游等集中呈现,方便海外游客查询预订,助力中小企业提升曝光度。”梁建章说。
入境旅游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增量属性”,既是携程的增量,更是整个中国旅游行业的增量。尽管短期内入境游业务佣金规模有限,但其背后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既能拉动消费、创造就业,也能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
中国入境旅游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实现入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1%-2%的目标,是一项需要长期深耕的事业,需要中国旅游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