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政策文件>政策速递>部委

5部门联合发文推动4个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4-06-13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4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部署系列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和推动各地区、有关行业和企业做好文件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4个行业节能降碳潜力大
  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首批为何聚焦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这4个行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目前,粗钢、炼油、合成氨、水泥等行业仍分别有约15%、15%、11%、16%的产能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节能降碳潜力巨大。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超认为,从钢铁行业看,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23年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超过11%。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有利于加快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合成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农业肥料,产量常年保持在5000万吨左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符冠云说,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将引导和推动合成氨企业实施全系统优化、提升绿电绿氢消费占比等,有利于扩展绿色低碳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场景,形成示范效应,由点及面推动合成氨生产工艺和技术变革。
  上述有关负责人表示,总的看,积极推进相关行业节能降碳,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口,实施存量项目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用能设备更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对支撑全社会节能降碳具有重要意义。
 
  部署6项重点任务
  此次发布的文件明确了4个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包括2024—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形成节能量约32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8400万吨。到2025年底,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文件还部署了6项节能降碳重点任务——
  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执行钢铁、炼油、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能效须达到能效先进水平。
  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聚焦相关行业主要工序、关键环节和重点设备,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力度,提升生产工艺流程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要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要求,逐步淘汰限制类工艺和装备。
  优化行业能源消费结构。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多元储能等开发应用,有序推进用能电气化改造。新建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既有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文件同时提出,加强余热余能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产品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尽快取得节能降碳效果
  推动4个行业节能降碳,有哪些政策保障措施?如何做好落实?
  在激励约束和资金支持方面,文件提出,以能效水平和环保绩效为主要依据,对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等行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相关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落实好现行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在标准提升和技术创新方面,文件明确加快制修订相关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建立健全碳排放技术规范体系,推动制定碳排放核算、低碳工艺技术等标准。依托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加强相关行业节能降碳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综合评价,将相关行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装备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开展能效诊断,全面摸排相关行业企业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主要装置和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加强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按照成熟一批、支持一批的原则,压茬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取得实际节能降碳效果。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