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割割芭茅草 钱包鼓起来
——凯迪参与“万企帮万村”扶贫活动纪实
10月9日,位于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的凯迪生物质电厂燃料收购点热闹异常,数十位群众拉着板车、开着三轮车,将成捆杂木芭茅草远道运来,过磅称重,当场换回一沓沓现金。当天,据凯迪收购点负责人孔述介绍,截至下班收购点共收购20吨燃料,推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进村设立燃料收购点
农林废弃物资源量大、分布广、季节性强,如何在有效时间将这些分散的资源快速转化为绿色能源?凯迪找到了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
“贫困户可就地就近把秸秆、芭茅草送到村级燃料收购点来,既为企业提供了燃料,又解决了秸秆禁烧问题,一举多得。贫困户通过参与凯迪燃料采收、加工、运输和固定用工等项目,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增收脱贫的门路。”凯迪扶贫开发负责人说。
作为一家始创于1992年以生物质能源为主业的集团化公司,凯迪始终秉承“奉献环保,造福人类”的使命,专注环保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目前已在全国投资建设50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成为我国生物质能源行业领军企业。长期以来,凯迪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驱动创新发展、创造社会价值的主线。通过秸秆等农林资源能源化利用,与农民结成发展共同体,实现产业精准扶贫、企业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良性循环。
2016年3月以来,凯迪积极探索生物质发电产业参与产业精准扶贫实践,广泛打造村级燃料收购帮扶平台,以合作社为载体,全面建立燃料采集、燃料加工和燃料运输三个帮扶渠道,实施“1115”产业扶贫工程,即:一家生物质电厂配套建设100个村级燃料收购点,组建100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村级收购点至少带动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使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年增收5000元以上。
截止到2016年9月20日,仅燃料利用产业模块,凯迪就新增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073户,实现前三季度户均增收1631元。经过10多年努力,凯迪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帮困,与各级政府签订产业精准扶贫合作协议81个,辐射129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成长为全国同行业扶贫开发先进典型。
目前凯迪生态已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国内首家绿色产业扶贫基金,规模超过600亿元,计划未来5年在国家级贫困县新建200家生物质电厂,同时配套建设2万个村级燃料收购点,新建能源林基地60万亩,抚育林地600万亩,总投资规模达1000亿元,通过产业带动,有望帮扶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割草送电厂一年挣了3万多
黄冈蕲春历史悠久,素以“水隈多蕲菜”闻名,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有136个重点贫困村、47478户9.7万人的贫困基数。在扶贫攻坚路上,蕲春任重道远、步伐铿锵。
蕲州镇银山村5组村民李华,妻子常年多病,儿子在几年前因病去世,儿媳离家出走,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读书,生活十分困难。在凯迪燃料收购政策鼓舞下,李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送了一车芭茅草,当场就拿到200多元现金,让他兴奋不已。2011年,李华专门购买了一台柴油三轮车,为蕲春凯迪电厂定向供应燃料,席盘石村级燃料收购点建成后,李华的运输时间、劳动成本更加节省,每月能挣2000至4000元,2015年他就挣得燃料款30367元。他感慨地说:“留守想办法,致富有门路,多亏有了凯迪引路!”
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召提出以来,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工程,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
在政府支持领导下,凯迪吹响精准扶贫攻坚号角,在各个环节精准施策,靶向管理。为迅速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凯迪专门成立扶贫领导小组和扶贫事业办公室,建立起总公司、项目公司、渠道组三级组织体系;在扶贫部门支持下,搭建起专业化的产业精准帮扶贫困对象数据库,制定了包括精准立卡、精准走访、精准渠道、精准结对、精准签约、精准培训、精准帮扶、精准台账、精准脱贫和精准跟踪在内的10项产业扶贫工作措施。蕲春凯迪精准扶贫高峰村级收购点、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精准扶贫项目正是凯迪绿色产业扶贫模式的典型。其中蕲春凯迪精准扶贫高峰村级燃料收购点于2016年8月16号投入运营,辐射范围包括周边6个自然村,其中4个为贫困村。
此外,凯迪公司还详细记录贫困户每天采收、用工、补贴情况,及近三年增收情况,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不返贫,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动态管理。
让企业和穷村结对帮扶
近年来,凯迪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生物质电厂为核心,以村级收购点为依托,以造福贫困群体为目标,着力打造“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多方共赢”的绿色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开发式、造血式精准扶贫新道路。
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统战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全国工商联等单位领导多次实地调研蕲春凯迪生物质电厂“万企帮万村”行动,充分肯定凯迪电厂发展与“三农”发展自然融合、与秸秆禁烧工作疏堵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称赞凯迪生物质电厂“在企村对接助力扶贫上闯出了一条新路”,认为凯迪绿色产业扶贫模式是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可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这标志着凯迪绿色产业扶贫模式获得国家和社会肯定认可。
自2008年以来,凯迪生物质发电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120亿元,先后帮助约10万名农民增收致富,开创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丰收的新格局。
凯迪生物质发电产业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构建“企业+村级收购点+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其核心是:企业投资建设村级燃料收购点,由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入社自主经营村级收购点,企业保量保质保价兜底收购,进而实现变废为宝、企业受益、农户受惠的“三赢模式”。
在打造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体共享经济联合体过程中,凯迪探索建立起一整套“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运行”的帮扶工作机制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共享链条。
在对合作社的扶助上,凯迪通过与合作社签订《村级点承包经营协议》《生物质燃料购销协议》,统筹组织贫困户参与燃料采收、加工和运输,同时为合作社配置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兜底收购合作社全部燃料。在对贫困户的直接帮扶上,凯迪公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三项帮扶措施:给予参与燃料采收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配额30吨,每吨50元的价格补贴;免费租用油锯等采收工具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使用;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体免费提供破碎、打包等职业技能培训。
上述措施受到贫困群众普遍欢迎,取得显著成效。以蕲春凯迪电厂为例,凯迪已在蕲春县建成12个村级收购点,注册完成45个专业合作社,截止到2016年10月8日,带动农户543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8户。
实践证明,只要找到适合贫困群体发展的产业平台,有效激发贫困群体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就可以达到企业发展与农民脱贫的双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