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
English|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
首页
首页>专题专栏汇总>万企帮万村>典型案例

中华工商时报:“荣民模式”打造扶贫新样板

发布时间:2016-11-03 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特别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陕西荣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史贵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15年的探索,他们总结出了荣民的扶贫模式,核心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辐射性和带动性。

  在由我国广大民营企业掀起的波澜壮阔的“光彩事业”中,史贵禄和他的荣民集团通过15年的不懈努力打造出的“荣民模式”,为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提供了生动教材——陕西省定边县海则梁乡,原来是全省有名的贫困乡,荣民集团15年捐款1.6亿多元帮助全乡9000多名农民脱贫致富,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500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8万元。

  “让农民脱贫很容易,但让农民不再返贫很难。这是我参与精准扶贫的最大感受。”史贵禄说,农业现代化以后,只需要30%的劳动力,70%的劳动力就会出现剩余,未来就业不仅是城市面临的问题,也是农村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必须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来消化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保证农民脱贫之后不返贫。

  史贵禄把自己的扶贫理念全部实践到其对口帮扶的定边县海则梁乡,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通过精心实施三个五年规划,让全乡农民脱贫致富甚至转向了小康:

  首先,2000年-2005年,通过第一个五年规划,修路、通电、调整产业结构,捐资200多万建成荣民光彩小学,实现全乡12个行政村500多名学生免费就学,捐资600多万元建成荣民光彩医院,实现全乡12个行政村农民看病全免费。到2005年,全乡人均收入5000多元,基本实现脱贫。

  其次,2005年-2010年,通过第二个五年规划,治沙造地、引进大棚、打井灌溉等等,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10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农民由脱贫走向了富裕,90%以上的农民由过去居住的土坯房改建为砖瓦房或楼板房,有些农民盖起了两层、三层的小洋楼,90%以上的农民买了小轿车。

  第三,2010年-2015年,通过第三个五年规划,实施农村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完成小城镇规划、规模养殖、家庭农场以及移民搬迁。

  2015年9月,定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希望荣民集团扩大扶贫范围,史贵禄决定在原有一个乡帮扶的基础上,再新增两个乡的帮扶。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和模式,荣民集团制定出了第四个五年规划:从2015年到2020年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和养殖规模化。

  荣民集团同帮扶的县、镇政府认真研究,共同制定了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四大工程”——到2020年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蔬菜大棚达到3万个;养500只羊的养殖大户达到500户;500亩的家庭农场达到500户。同时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免费医疗全覆盖,消除贫困户全覆盖,人均一个蔬菜大棚全覆盖。为了实现以上“四大工程”和“三个全覆盖”,荣民集团计划再捐款1.5亿元,到2020年让新增两个乡18个行政村的1.8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关于精准扶贫,我还想提三点建议。”史贵禄告诉记者,首先必须精准对接扶贫项目;其次,要给参与扶贫的企业各种优惠政策;第三,设立扶贫专项基金。

  经过多年努力,史贵禄带领他的荣民集团探索出以产业扶贫带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的“荣民模式”,成效有目共睹,也因此得到当地党委政府、老百姓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工商联的指导下,依靠社会各种力量,不断完善‘荣民模式’。”史贵禄告诉记者,在这场宏大的“万企帮万村”行动中,荣民集团一定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力度,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相关链接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