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创新服务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
7月18日,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深圳会堂举行,选举产生了第九届执委会(理事会)。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提升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以暖心服务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圳民营经济发达,与深圳建设市场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近年来,深圳聚焦初创企业发展所需,构建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服务体系,强化政策供给、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全场景服务,突出以人工智能赋能服务创新,促进政府服务效率变革、模式变革,打造更适宜企业发展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保障。
扎实推进落实政策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圳着重突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能源、交通、水务等领域事关城市发展“生命线”,深圳支持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民间资本提供了稳定且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让民营企业真正能投、愿投、敢投。2025年3月19日至21日,深圳面向民间资本连续举办四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路演推介会,24个项目涵盖能源、交通、水务三大领域,总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这些项目投资边界清晰、经济效益预期良好、参与方式灵活,超150家业内民营企业以及银行机构、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等参与热情高涨,现场超50家机构递交了合作意向。作为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深圳通过创新收益共享机制、健全风险分担体系、优化要素保障政策,已形成预期收益稳定、风险管控有效、参与路径多元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民间资本进入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开辟了广阔空间。
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重要举措,深圳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2025年3月正式上线,链接国家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等各类平台资源,为深圳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动力活力。如,平台首页发布民营经济动态要闻,解读最新支持政策,提供企业一站式提交问题诉求;市场对接栏目提供应用场景对接、企业需求发布、资源获取3类服务;海外拓展栏目发布全球市场动态、出海活动信息等资讯,提供境外投资备案等一站式办理服务,助力企业更好与国际市场双向奔赴;政策解读栏目宣传解读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助力企业把握方向,提振信心。
深圳市工商联扎扎实实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每年启动“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活动,采取“走访+座谈+诉求办理”模式,5年来走访调研重点企业及商协会3000余家,协调问题诉求1285个。“鹏城政商沙龙”“法企面对面”“营商环境一席谈”“银企对接会”“政企恳谈会”等各种多样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走进基层工商联、商协会、高校、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民间互动,使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惠企措施更好地落在实处,助力全方位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优市场环境和产业创新生态。
真金白银提供金融“活水”
在全面做好各类企业服务的基础上,深圳更加突出做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的金融服务,着力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一视同仁”问题。深圳专门提出开展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形成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监管政策协同配合的高效支持和激励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支持民营企业茁壮成长,进一步支持深圳民营企业在全国继续引领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挥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引领示范作用,指导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推出“科技初创通”,助力银行贷“早”贷“小”,已为2500多家科技初创企业发放贷款超27亿元;持续推动“腾飞贷”迭代升级、增量扩面,已向82家高成长期企业发放贷款24.5亿元;强化多部门协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在深圳落地见效,已发放贷款293亿元,降低民营企业设备更新融资成本。截至2025年2月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支持民营科技企业从“初创”到“腾飞”。
深圳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出首款质量融资增信产品“深质贷”,依托企业质量能力、资质等要素,帮助企业质量品牌的“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增信的“有形资产”。辖内银行已运用“深质贷”为112家企业授信超4.5亿元。2025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国资委等部门推出“跨越贷”,推动地方征信平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银行三方合作,发挥“征信画像+融资增信”作用,帮助更多“无贷户”跨越信贷可得边界,推出两个月就帮助17家“无贷户”企业获得贷款金额4880万元。
深圳市工商联与工、农、中、建、交行在内的23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协议,为深圳民营企业提供4200亿元授信额度。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工商联积极协调各大银行,推动银行机构坚定贯彻不抽贷、不断贷的政策原则,为受关税影响的企业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组织多场银企对接会,搭建沟通桥梁,深入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和经营困境,鼓励银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信贷策略,如延长贷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增加授信额度等,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今年2月下旬,某科技型企业资金回笼困难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工商联协调相关银行后,该企业成功获得2300万元贷款,避免了资金链断裂、出口订单流失,得以继续投入研发和生产,稳定了经营局面。某传统产业企业参加了深圳市工商联联合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举办的“金融赋能布局全球”——开拓民营企业发展新格局主题活动后,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获得300万元贷款,及时采购原材料避免停产风险,顺利向外方客户交付出口订单。
聚焦民营企业跨境金融需求,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指导银行累计为470家民营企业办理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便利化试点业务,金额合计772.4亿美元。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深圳试点企业合计达55家,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超1800家,业务规模达3200亿美元。在全国首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31家试点科技企业跨境融资金额约2.18亿美元。
在解决融资需求过程中,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家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深圳发挥市工商联、各区工商联、街道、商会、行业协会等纽带作用,依托“金融驿站”“金融知识普及月”“跨境金融服务走进各区”等平台,进一步提高金融政策“能见度”,向民营企业家宣讲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及金融产品,提高金融知识“获得感”,通过政策宣传和金融知识普及提升民营企业金融专业素养。同时,深圳市工商联开展“企·航”——深圳民营企业发展服务计划,2023年以来共组织企业家3000多人次走进各区、市直部门、金融机构、市属国企、高校等单位,为企业找空间、找市场、找资金、找人才、解难题。
真抓实干提高服务水平
“深圳只用13个小时就留下了我!”2023年10月,一直埋头搞科研的吴登生在深圳创立了东壁科技数据有限公司。在深圳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吴登生仅用一天时间就解决了公司注册、场地选择、税务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深圳速度”坚定了他在深圳创业的决心:“深圳的效率太高了,在这里创业一准没错。”
“无需任何费用,通过刷脸对几分钟就可注册企业,省钱省时间。”深圳市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代表龚秋明所说的刷脸开办企业,是深圳2024年8月推出的全国首创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模式,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网上一窗通办。目前已服务超23.8万户企业和个体,节省经营主体支出约6000万元。
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2025年3月深圳再次出台《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围绕政务服务、创新服务、人才服务、融资服务、空间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28条重点任务,突出以人工智能赋能服务创新,促进政府服务效率变革、模式变革,全面提升个人工作生活的品质化便利化水平,提高企业投资贸易的自由化高效化水平。
在企业开办阶段,深圳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加快打造开办企业智能导办系统,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解答、辅助填表、语音交互、政策推送等智能服务,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上述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模式,就是依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模式重构,按照网办优先、智能辅助、窗口兜底的原则,运用“边聊边办”“视频导办”等技术,探索构建“一般业务自助办、复杂业务智能辅助办、疑难业务视频引导办、特殊业务主动上门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政务办事从可办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等。数据显示,全国首创实行开办企业音视频“双录”签名新模式,大幅提升开办企业数字化服务水平,2024年深圳新设立企业32.7万户,同比增长6.5%。
此外,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圳以AI技术赋能“深i企”平台,在找政策、办政务、找空间、找人才、找资金、找合作等领域,针对企业高频服务需求实现智能匹配资源要素并主动推送,加快实现政务服务“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感受度。
为了放大政策红利释放人工智能赋能优势,深圳市工商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惠企政策宣讲活动150多次,开展“民企话坛”主题活动47次,携手推出“i企圳策”讲堂,建立长效宣讲机制扩大宣传。下一步,深圳市工商联将进一步擦亮经济服务品牌,“企·航”计划走进海关、大学等单位,“科创·逐梦”行动举办创投专场活动,持续跟进全联直属商会及相关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情况,助力深圳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公众号